独家分析:一线城市的房产出售并不代表资金在转移向海外房产
细节决定成败:中国经济的方向调整是否为时已晚?中国新任央行行长面临艰巨任务;中国正在删除对其前外交部长的提及。但还是没说为什么
欢迎收看本期《中国简报》。今天是 2023 年 7 月 26 日。《中国简报》为您带来来自全球媒体的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最新新闻,以及独家专家分析。如果您发现我们的内容有帮助,请订阅我们的时事通讯。
一线城市的房产出售并不代表资金在转移向海外房产
某自媒体昨日发表的文章,通过上海高端房产的交易低迷和价格下跌,做出了资金在向海外房产转移的判断。
完全不同意这样的结论。对中国做出悲观的判断,从来是最吸引流量的媒体操作。将房产出售和海外投资做逻辑连接,是非常不专业的过分解读。
从中国的现实角度,房地产低迷与购买海外房产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也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专门数据表明中国居民的资金有大规模出境的证据。疫情三年,所有资金出境的数据皆来自于外资的出境及金融机构的估算。而这样的估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没有任何官方数据支持。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在疫情三年中的资金涌入,涉及中国公民背景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香港转移过去,也就是说,这些自己在疫情前已存于香港,并不是在疫情期间才(以任何形式)大规模出境的。
国内房地产低迷,已不是新闻。一线城市的高端房产在经济低谷与房地产被打压的双重困境下,价格自然出现下跌,也不让人惊讶。但即使高端房产被成功出售,一定就代表这些资金是要出境购买海外房产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
1、重中之重,最关键的疑问:资金如何出境?疫情三年来,中国资金出逃的消息几乎每天都在盛行,从国内出来了多少多少企业家移民,也是在各种社交媒体和新闻上每天可见。有人移民,有人出境经商、旅游、探亲访友,都不罕见。但这些传闻没有解决的唯一问题就是:如果资金出逃,企业家移民了,那么资金是如何出境的?从官方渠道,个人5万美金,这不用科普。如果是法人形式资金出境,则需要外管局审批,在境外有明确的投资标的。因此,个人目的的房产投资从法人资金出境的途径也几乎没有可能性。
那么,官方渠道都被堵住的情况下,只有非官方了。除了个别有外贸指标的企业可以做一些零星的外汇出境的操作外,非官方出境绝大部分都是由地下钱庄完成。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从改革开放以来,地下钱庄就已经存在了。但疫情期间,准确来说,从2017年中央收紧对外投资之后,中国政府对资金出境的管制就更加严格,对地下钱庄的打击也更加严厉。因此,疫情以来,地下钱庄越来越少,资金出境的操作也越来越困难。而另一边,境外金融机构也对地下钱庄之类的洗钱行为也在近年来越来越严格,因此,地下钱庄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窄。以200万美金出境为例,每次的操作只能在个位数美金的金额,因此,200万美金的转移需要数十甚至上百次的境内外交易。而频繁的交易在今天全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监管环境下,在瞬间就会引来监管的注意,而数十次频繁交易必定招致监管的警钟和审查,最终结果大概率是关闭账户。因此,一笔200万美金的出境,可能导致钱庄十个甚至数十个银行账户的关闭,而资金所有人在境外的资金落地账户同样也面临审查和关闭。因此,如果真如一直传言般,疫情期间大量资金出逃,则无数的境外银行账户被审查和关闭。这不光是资金所有人无法承受的结果,钱庄本身也无法继续从事业务。众所周知,目前海外金融机构对于银行开户非常非常严格,并不针对特定身份,几乎是非本国公民、居民开户都难于登天。即使在香港,国内居民开户尚可,但香港的反洗钱审查力度近年来也大幅提高,稍有不寻常资金出入,即刻亮红灯,因此,以香港等海外地开户从事资金非官方出境,早已是难于登天。而我们众所周知,中国的地下钱庄绝大部分都是以香港为资金出境地,香港的监管已如何严格,试问非官方的资金出境还有多少可行性?更别说大规模的所谓“资金出逃”。
资金出境是所有个人海外投资最原始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其它任何投资目的都只能是空谈;
2、如果应对海外货币贬值?从投资的角度,海外房产对中国公民真的那么有吸引力吗?先假设所需资金顺利出境,但在今天的美国加息的环境下,海外房产带来回报的可能性是那么确定吗?新加坡房产在疫情期间疯涨,目前价格已是历史高点,从投资的角度并不适合。日本房产(主要集中在東京和大阪)在过去6个月也在增长。然而,日元在过去6个月贬值30%,一度曾经贬值38%。也就是说,即使在年初买入东京房产有一定回报,但如果没有做日元贬值的对冲,从外汇角度,也仍然亏损。而普通大众并不具备足够的金融知识对应货币贬值、对冲操作这种专业能力,因此,有多少投资者真正可以实现盈利?再以越南为例,越南房地产在经历中国90年代初期的过山车时期,去年的疯涨和今年初开始的下跌和大幅调整,再加上新兴经济体在美元加息下的贬值,也在越南身上发生。因此,中国投资者同样面临非常困难的专业判断。而对于中国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区域并不多,加之美国加息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真正能带来盈利的海外房产投资,更是少之又少;
3、税务问题。如果今天在出售上海房产的是已取得海外国籍的华裔人士或者是海外的税务居民,则其在中国出售的这笔房产交易,必须向其所在国报税。在今天全球税务信息共享(CRS)的情况下,这笔税赋是无法逃避的(非法逃税另计)。因此,这些取得海外国际的人士,是否愿意缴付这笔大额税款?甚至其在加入新国籍时是否申报了这项房产?这都是房主需要慎重考虑的。尤其是如果他们要将此出售款项转出中国(这种情况是可以获得外管局批准的),则涉及中国和海外的税赋都必须被依法缴纳。这笔费用将对房主再投资海外(即使有)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房主是中国公民,即使愿意缴税,但又遇到了上面第一点的资金出境的问题。又变成了无解的循环。
因此,无论从资金还是投资回报的角度,目前都没有证据显示国内出售房产的资金在大规模投向海外。诚然,目前中国经济和房地产都处于困难时期,投资者出售房产,是非常正常的投资决定。但不代表其一定是为了投资海外。当然,在过去疫情三年的国内社会环境下,当然不乏投资者希望将资金转移到境外或者投资海外房产的意愿,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为上海有些投资者有意愿投资海外就可以将出售房产与海外投资做必然联系的结论。不说除上海以外其它一线城市有多少投资者有意愿投资海外,即使有意愿,其与可实现是完全不同的,在目前中国和全世界金融监管的环境下,资金出境不仅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未来的货币数字化,这种官方监管以外海外房产投资的可能性更加趋向于零。
海外房产投资,是操作性非常强的投资行为。需要投资者做出严肃的考虑和学习。如果国人受到误导性的信息影响而贸然操作,不光面临法律障碍,更有可能遭受投资损失。
在今天,我们可能需要对中国经济应多一些信心,而对海外房产多一些知识。
(本文作者謝依旻,投資家,
《中國簡報》特約分析專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接替易纲,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的任命正值中国经济面临增长放缓和债务水平上升等挑战之际。他将负责解决房地产业、地方政府债务、吸引外国投资者以及建立可持续的汇率制度等问题。潘的任命也标志着央行此前领导模式的复兴,即一人兼任党委书记和行长。
悉尼先驱晨报
矿产资源创始人克里斯·埃里森(Chris Ellison)为该公司最近在锂战略上的转变进行了辩护。这家西澳大利亚资源公司上周放弃了五个月前宣布的与美国锂公司 Albemarle 的合资企业。埃里森表示,由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存在外交争端的风险,该公司决定避免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一直是矿产资源公司锂加工的首选,但埃里森表示,在澳大利亚建设氢氧化锂工厂既困难又昂贵。
南华早报
瑞银集团和华夏基金表示,由于政府的支持措施,中国股市预计将在下半年反弹。瑞银预计,企业盈利的复苏可能会推动中国股市在年底前上涨 10%。华夏基金还强调估值重挫、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以及美国加息预期结束等因素可能推动股市上涨。自6月底以来,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均已上涨近2%。
日经亚洲
亚洲最大的书展之一香港书展已经闭幕,没有关于书籍违反香港国家安全法的报道。亲北京的政治社会战略组织在过去四年里一直自愿监控博览会的内容,声称“保护年轻人免受洗脑和[有毒]书籍的侵害”。此次博览会由政府主办,推出了包含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新系列书籍。然而,一些主要出版商专门设立了书籍版块,但并没有引起太大兴趣。当地出版商面临着香港官员制造的两难境地:要么遵守香港的新政治规范,要么拿生意冒险。今年许多中小出版商没有参加广交会,去年就有3家出版商被从参展名单中除名。今年,五家规模较小的出版商在距官方展会五公里处举办了一场低调的书展,名为“你好,出版”。博览会为一些当地出版商带来了近70%的年收入,但出版不符合政府政策的图书却让生存变得困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已被其前任王毅接替。自从六月下旬突然离开公众视野后,秦的活动和他六个月的任期已从记录中删除。秦的下落、被免职的原因以及他作为共产党员的最终命运仍然未知。这种关于官方决策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中国很常见,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出了名的不透明,而且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变得更加如此。王先生接替了秦先生,王先生担任该职位大约十年,去年晋升,这只会加深谜团。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云表示,“缺乏透明度已经是中国官僚机构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决策在不透明之前都是很好的。而如果不透明,通常会给整个体系带来更大的麻烦。”这一事态发展可能会损害中国将其领导力展现为对西方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的努力。
日经亚洲
中国政府正在考虑放宽拟议的规定,这些规定要求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办公设备制造商将关键产品技术转让给中国。这些遭到日本、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强烈反对的规则已从 5 月份提交给公司的草案中删除。由于其先进的光学技术,中国的多功能打印机市场被外国制造商控制,拟议的规则将给制造商带来转让关键技术的压力。中国政府可能会做出让步,以安抚海外制造商并提振经济。
日本时报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成为首位访问汤加的美国国务卿,并警告南太平洋国家中国投资的危险。作为美国对抗北京日益增长影响力的努力的一部分,布林肯承诺支持气候变化和非法捕鱼等问题。不过,他也对来自中国的援助发出警告,声称中国的援助往往带有附加条件,可能会破坏良好的治理并助长腐败。近年来,中国加强了与该地区的接触,引发了对其影响力的担忧。
日经亚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回高级外交官王毅担任外交部长的决定被视为一个意外,但这可能是11月可能举行的中美峰会之前的一个关键举措。王毅的回归标志着更具侵略性的“战狼”外交的卷土重来,并反映出习近平对有捍卫中国立场和维护国家利益记录的人的偏爱。王毅的连任在印尼受到广泛欢迎,但当地反应不一,一些批评人士称他过于激进。
华盛顿邮报
美国希望通过加强与该地区岛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来对抗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拜登政府正在寻求与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等国家建立长期休眠的关系,中国在这些国家已经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冷战后,美国基本上放弃了该地区,但现在担心北京“问题日益严重的行为”,包括掠夺性融资、南海军事化以及损害其他国家主权的投资。然而,美国之前对太平洋地区爆发的兴趣很快就消失了,这让当地领导人不确定这一次是否会有所不同。
南华早报
ECA International 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重新跻身外籍人士薪酬和福利待遇最高的前五名。尽管薪酬较 2021 年下降 2%,但港元走强帮助香港上升三位,排名第五。到 2022 年,香港外籍人士的薪酬预计将超过每年 218 万港元(279,064 美元),其中工资减少 2,400 美元,福利减少 1,600 美元。英国位居全球榜首,其次是日本、印度和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外籍人士薪资也有所下降,而新加坡则有所上升,排名第 16 位。
南华早报
中国恢复了对新加坡公民的15天免签旅行计划,结束了数月的沮丧和入境审批的长队。这项自 2003 年开始实施的免签证计划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被暂停,并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重新开放旅行时没有立即恢复。新加坡人对这一消息表示欢迎,特别是那些与中国有密切商业联系的新加坡人,由于签证需求量大和签证申请排长队而被迫错过重要会议。该计划的恢复正值两国高层外交接触恢复到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之际。
半岛电视台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最新发布的电子邮件显示,中国在疫情期间对航班实施的严格的新冠病毒规定被外国官员标记为航空安全风险。美国、法国、荷兰等多国对中国“零新冠”政策、严格的检疫措施和消毒程序表示担忧,称这构成严重的飞行安全隐患。这些官员批评中国政府的决策逻辑,并呼吁采取紧急行动确保国际机组人员的安全。
分析人士称,随着美国加大施压,中国对朝鲜的不作为可能会适得其反
南华早报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呼吁中国帮助遏制朝鲜核计划,警告称不采取行动可能会损害北京的安全利益。布林肯表示,中国对朝鲜有“独特的影响力”,美国希望北京利用其影响力获得平壤的合作。他补充说,如果中国未能干预,美国将采取行动,其中可能包括加强与韩国和日本的防务联盟。美国近期向朝鲜半岛派遣了越来越多的战略资产。
国会山
美国参议员提出立法,以提高中国在美洲开发银行(IDB)活动的透明度。 《泛美开发银行透明度法案》要求美国财政部每两年提交一份公开报告,列出所有中国资助的项目、泛美开发银行如何从中国实体中受益,以及中国参与的所有项目。该法案的第二部分将呼吁美国利用其在泛美开发银行的影响力来遏制中国在泛美开发银行的影响力,阻止向泛美开发银行出售任何额外股份,并投票反对“威胁国家利益”的中国资助项目,并推动提高透明度。
南华早报
中国表示将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经济复苏。中国共产党表示,针对2021年第二季度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政策制定者将“加强逆周期支持”。声明还强调了政策转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重点是提振住房需求和开发商融资。政府还寻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和对私营部门的支持来增加内需。然而,经济学家质疑这些信号是否足以重振近年来受到监管打击打击的私营部门。
澳大利亚时代报
在第二季度疲弱的经济数据之后,中国政府正忙于为其步履蹒跚的经济注入动力。政治局宣布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中国疲软的复苏可能放缓,并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当局已经意识到,习近平主席的经济政策可能未能成功实现其目标。过去两年,随着国有企业的作用得到提升,私营部门,特别是中国科技公司受到了打击。私营部门贡献了中国约60%的GDP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占GDP约30%的房地产业也陷入困境。当局承诺让私营部门“做大、做优、做强”,并解决地方政府负债累累的困境。这些措施是否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恢复对私营部门的信任还有待观察。
悉尼先驱晨报
斐济总理西蒂维尼·拉布卡头部受轻伤,被迫取消对中国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由中国驻斐济大使馆宣布的,并表示拉布卡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席在成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拉布卡说,他在看手机时在楼梯上绊倒,导致头部受伤,因此不得不取消这次访问。这次访问是中国推动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更牢固关系的一部分。
环球邮报
被控代表中国进行外国干涉的退休皇家骑警军官威廉·马彻 (William Majcher) 已获准保释,条件是他不得与另一名被指控共谋的前骑警联系。 Majcher 上周在温哥华被捕,并根据《信息安全法》被指控犯有两项罪名。加拿大皇家骑警声称,马彻协助中国政府在加拿大法律范围之外识别和恐吓个人。法庭文件称,马彻与前皇家骑警同事肯尼思·英格拉姆·马什以及“其他已知和未知的人”密谋。他的保释条件禁止他与马什或罗斯·加夫尼 (Ross Gaffney) 交谈,除非通过他的律师准备辩护。对马杰彻的指控是在关于中国政府干预加拿大的全国性辩论之际提出的,因为该国情报部门在面临忽视这一问题的指控后面临着压力,要求他们表明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日经亚洲
气候变化、筑坝和建设项目正在导致印度东北部的布拉马普特拉河退缩,影响了依赖河流为生的土著社区的生计和饮食。水稻曾经是主要农作物,但由于河流的变化,种植变得越来越困难,迫使社区改变饮食并寻求其他收入来源。这条河也是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紧张局势的根源,因为中国的筑坝和建设项目有可能引发山洪或造成下游水资源短缺。印度正在通过加强其东北部的水电生态系统来回应中国的行动,而孟加拉国正在考虑管理其水资源的替代方案,包括接受中国的贷款,以在旱季维持提斯塔河的水位。然而,这些选择都有其自身的风险和挑战,凸显了在管理跨界河流方面开展区域合作和达成共识的必要性。
路透社
中国决定重新任命王毅担任外交部长,不太可能改善紧张的美中关系,两国关系已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王毅的重任被视为北京渴望在习近平主席今年晚些时候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之前与华盛顿建立稳定关系的标志。但分析人士认为,王毅的连任并没有改变两国关系摩擦的结构性原因,反映出中国制度的不可预测性和不透明性。
通过中国简报了解全球与中国相关的最新新闻、分析和政策简报。我们的团队从各种来源(包括媒体机构、智囊团、政府机构和行业专家)汇总、综合和总结最重要的信息。
我们的使命是为您提供适合您感兴趣的特定领域的易于访问且极具价值的信息。我们了解了解与中国相关的最新动态的重要性,并致力于让我们的读者能够理解这些信息。
访问我们的网站,加入对话并了解与中国相关的最新新闻和动态 www.6dobrie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