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今天的 "中国简报"。在今天的简报中,我们报道了美国商务部对28个中国实体的出口限制,中国央行为支持经济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以及即将在中国年度 "两会 "上进行的全面内阁调整。我们还强调了中国地方政府促进汽车销售的激励措施,华尔街和华盛顿对中国最高经济政策制定者的新阵容的焦虑,以及中国券商结束海外投资服务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讨论了中国将人民币作为一种避险资产,以及中国在芯片自给自足方面的全国性做法。最后,我们研究了波音公司从大湾区航空公司获得的15架飞机订单,以及中国经济大流行后的复苏。我们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计划如何加强其权力。
以下是今天的独家分析:
独家分析:朱镕基分税制让中央有钱有权,造成今天房地产泡沫
本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财政体制简史,为理解第二部分所介绍的当前积累的风险和问题,提供背景知识。
1. 中国财政体制极简史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进行垂直管理。地方政府的收与支,很大程度上由中央政府决定。这期间,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个混乱时期,因中央政府对经济和地方政府失控,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曾相对较大。但混乱过去后,财政权力重归中央政府掌控。
(2)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了许多财政权力,地方政府有了一定预算制定权和支出决定权。地方政府每年仅向中央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剩余部分,可以自行决定用途。财政权力下放的好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越多,自己能留下的剩余部分越多;留下的越多,可以用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越多,经济增长得越快,从而来年可以留下的财政收入更多。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自我持续的过程。
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经济规模随着增长率提高快速变大,但上交到中央政府部分没有随之快速增长,而中央政府的支出却因经济规模变大,快速增长,因而中央财政入不敷出问题严重,政治权威受损,曾经出现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借钱的事情。
(3)1994年,为了解决中央财政持续入不敷出的问题,时任副总理朱镕基主导了“分税制”改革,重新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
通过这个改革,中央政府将大部分税收收入拿走,同时只承担小部分的财政支出,地方政府的支出和收入存在的大量差额,可以通过向中央政府申请转移支付,或者出卖土地(在中国,土地归地方政府所有)补齐。
朱镕基主导的分税制改革,客观上解决了中央政府入不敷出的问题,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同时也为当今的房地产泡沫埋下了伏笔:因房价上涨,买房(投机)需求随之增加,土地价格也会上涨;土地价格上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上涨,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收入驱动地方经济增长;地方经济增长,带动房价进一步上涨。而房价下跌,土地价格必然也下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随之下跌,经济增长率下跌,带动房价下跌。以上两个过程都是自我持续的过程,地方政府显然希望前一个发生。
(4)1998年之前,中国老百姓的住房靠的是“福利分房”,也就是雇主(通常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或政府)负责建房,按照级别、工作年限、年龄、家中人数等因素,将房子作为工资之外的福利,分给员工。
1998年,为了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时任总理朱镕基取消了“福利分房”,以图将房地产做成一个产业,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让中国经济尽快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至此,老百姓住房,需要到市场上去买,不再有福利分房。上文提到的房价上涨的自我持续过程,开始出现。
(《中国财政体制存在的基本问题》系列之一。本文作者李蔚君,《中国简报》特约分析专家)
华尔街日报:美国出口限制针对28家中国实体,理由是据称与伊朗军队有联系
美国商务部对28家中国实体实施了出口限制,理由是据称与伊朗军队有联系,存在国家安全风险,包括武器扩散和向缅甸受制裁军队提供监视设备。此举是拜登政府在两国外交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为减轻来自中国日益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所做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列名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美国商品被华盛顿认为对西方利益有潜在威胁的实体使用。
日经新闻:中国央行称政策调整将是 "及时、适当的"
中国央行官员表示,他们将及时、适当地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削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仍是支持经济的有效途径。政策制定者的目标是支持中国经济在去年COVID引发的下滑之后的复苏。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将是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住房。预计政府将在本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公布更多刺激措施。然而,官员们表示,中国不会采取 "类似洪水 "的刺激措施,并将评估其结构性政策工具,为关键部门提供长期支持。
日经新闻:中国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组建新的习近平内阁
在中国一年一度的 "两会 "上,随着李克强总理将内阁移交给他的继任者(人们普遍认为是李强),预计内阁将进行全面改组。新任央行行长和其他最高经济职位也将被宣布。新的刺激措施以促进增长,以及关于货币政策的信号也将受到密切关注。中国2023年的增长预测和支出计划,包括国防和基础设施,也将被宣布。这些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经济正在从几十年来最弱的增长中反弹,但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疲软的房地产市场和摇摇欲坠的出口。
财新:中国地方政府为购车者推出激励措施
在1月和2月汽车销量下降之后,中国的几个城市正在实施政策,以促进汽车购买,在此期间,化石燃料汽车的销量下降了30%以上。广东省政府正在鼓励市政府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并促进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NEV)销售。北京将延续其鼓励居民用新能源汽车替换化石燃料汽车的激励政策,而重庆政府则为新能源汽车的置换提供最高3000元人民币(433美元)的补贴。虽然这些政策可能会促进短期消费,但专家警告说,它们也将削弱长期需求。
彭博:华尔街对习近平的新经济团队有什么误解?
中国即将进行的最高经济政策制定者的改组引发了华尔街和华盛顿的焦虑,他们担心新的阵容可能使中国走向更多的国家干预和国际孤立。然而,彭博社的一份报告表明,经验、来自高层的信任和务实的决策方法可能比死守经济学教科书更重要,新团队可能比他们的前任更有能力推动中国现在需要的痛苦的改革。今年,由于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确定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目标,并且预计政府机构将进行调整,因此换届的意义更加重大。虽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人乐观地认为,即将上任的一批政策制定者将继续把中国带向外向型和市场驱动的道路。
路透社:中国新的第二号人物如何加速了习近平的清零政策的结束
中国的新二号人物李强在2022年12月推动突然重新开放,加速了习近平的清零政策的结束,尽管计划在年底前逐步重新开放。混乱的重新开放旨在控制清零的经济损失和抗议活动,这些活动使领导层感到震惊。李强本月将被任命为新总理。而11月的抗议活动标志着习近平在处理COVID管理方面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开始采取不那么亲力亲为的方式,允许他的长期盟友李强负责。
路透社:在中国政治会议上,互联网老板出局,芯片高管入局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其他成员没有参加今年的两会。与此同时,来自科技硬件部门的代表将首次出席。新代表将包括来自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和华虹半导体等芯片公司的代表。此举被视为是北京改变优先事项的一个迹象,因为它希望加强其能力以应对美国对先进技术的出口限制。同时,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呼吁技术自力更生。
金融时报:中国券商迫于压力终止海外投资服务
向大陆客户提供海外投资服务的中国券商正面临着停止此类服务的压力,因为监管方面的变化旨在堵住投资者在美国和其他海外市场交易时利用的漏洞。中国证监会的新规定于本周生效,并建立在多年来打击此类服务的举措之上。该措施扩大了12月对在中国大陆注册新客户的禁令。这些经常帮助中国科技工作者管理从国外获得的员工股权的经纪公司,尽管没有获得提供海外投资服务的许可,但直到最近还允许大陆客户开立账户。
南华早报:随着经济复苏,美国利率差距缩小,中国人民币将 "展现良好的投资价值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央行预计与美国的利率差距将趋于稳定,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人民币作为避险资产的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据他说,人民币将作为一种资产以及贸易、融资和套期保值的货币吸引国际投资者。他补充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一个 "相对有利的环境和机会"。
南华早报:美国收紧出口管制,中国加倍努力实现芯片自给自足的举国方针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呼吁中国保持对半导体行业的举国方针,利用国家和市场力量促进增长。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刘鹤将半导体产业描述为 "现代工业体系的核心纽带",并说它对 "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 "至关重要。他还强调,中国政府将根据一项缓解中国芯片人才短缺的政策,为外国专家提供 "平等的国民待遇"。这些评论是在中国对美国领导的遏制中国在芯片技术方面发展的努力越来越担忧的情况下发表的。
南华早报:波音公司击退 "激烈的竞争",获得香港大湾区航空公司的15架飞机订单
总部位于香港的新成立的大湾区航空公司已经下了15架波音737-9飞机的订单,这是该公司与美国制造商的第一份订单。该公司还签署了一份购买5架波音787梦想飞机的意向书。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坦利-迪尔说,该公司击退了来自空客的 "激烈竞争",与大湾区航空公司达成了交易。香港市场由空客主导,香港航空的机队由30架空客飞机组成,而国泰航空的预算部门也是由空客飞机组成。
南华早报:中国2023年 "两会":立法者谋划经济复苏
在即将召开的 "两会 "年度立法机构和政治咨询机构会议上,中国有望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然而,专家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并恢复商业信心,中国必须克服出口需求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麻烦等挑战。中国的国内需求也长期疲软,观察家们认为,必须启动私人投资,消费者必须沉浸在 "报复性消费 "中,以扭转需求疲软的局面。此外,中国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收紧他们的钱包,2022年家庭的银行存款增加了17.8万人民币。
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计划如何加强其权力
中国共产党(CCP)已经结束了其年度全会,留下了关于承诺重组中共和政府结构的暗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进行 "强化 "整顿,以 "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改革的细节不多,但有传言说,一个内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中共中央委员会,拥有安全和警务服务的权力。这个委员会可能会削弱中国最高安全机构的影响力,并提醒他们最终要服从于中国共产党。权力重组还可能涉及扩大习近平的盟友的作用。即将到来的改革可能成为新一轮清洗的工具。
今天的《中国简报》到此为止。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内容有帮助,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的新闻简报!